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是什么?古人是非常浪漫的,对于年龄常常不说具体的数字,而是用一些雅称或者是别称。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,被沿用至今。下面一起来看看,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吧!
一、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:男性
赤子、襁褓:不满周岁
孩提:2至3岁,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。
总角:幼年泛称,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,好似两个羊角。
始龀、韶年:男孩8岁
垂髻之年:指儿童
黄口:10岁以下
幼学:10岁,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
舞勺之年:13至15岁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
志学:15岁
舞象之年:15至20岁
弱冠:20岁,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
而立之年:男子三十岁。
不惑之年:男子四十岁。
知天命、知非之年:50岁
耳顺、花甲之年:60岁
古稀之年:70岁
杖朝之年:80岁
耄耋:80、90岁
期颐:百岁之人
二、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:女性
始龀、髫年:女孩7岁
金钗之年:女孩12岁
豆蔻年华:女子13岁
及笄:女子15岁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多少岁?是什么意思?
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16岁
桃李年华:女子20岁
花信年华:女子24岁
标梅之年:出嫁
喜寿:指77岁,草书“喜”字看似七十七,故借指77岁
米寿:指88岁:将“米”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,故借指88岁
白寿:指99岁:一百减一为九十九,“白”是借用百字少一横,以此借指99岁。
茶寿:“茶”字的草头看似二十,余者可拆成八十八,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,故借指108岁
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、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的相关内容。根据自己的年龄,看看在古代是什么雅称吧!
更多相关文章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