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基本概念:
它由年、月、日、时四个时间节点的天干地支组成,每柱两字,共八个字,所以也被称为八字。例如,甲子年、丙寅月、戊戌日、壬子时等。
八字历史起源:
八字推命法萌芽于唐朝,当时李虚中提出人的 “命运” 由出生时的年、月、日三个因素决定。后至五代(一说为宋代)徐子平创立 “正五行” 八字易象,在李虚中提出的 “年、月、日” 三个因素的基础上,又加了 “时”,形成了 “专主五行,不主纳音” 的 “子平术”。
八字天干地支:
天干有十个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地支有十二个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古人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交错组合,组成六十甲子作为时间单位,循环使用。同时,天干地支具有阴阳五行属性,如甲为阳木,乙为阴木,丙为阳火,丁为阴火等。
八字推排方法
排年柱:用的是农历,出生当年的干支就是年柱的干支。干支纪年法中,是以立春作为年与年之间的分割线,而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。
排月柱:月份与月份的分界线是以节令作为分界线的,而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。农历每年正月为寅月,二月为卯月,以此类推。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,从寅月开始,到丑月结束,月干则需结合年干通过特定的歌诀推算出来。
排日柱:日与日的分界线是子时,到了子时就开启新的一天。由于大小月和平闰年的不同,日柱的推算相对复杂,不过通过万年历或现代软件工具可以轻松查得。
排时柱: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,从子时(夜间 11 点至凌晨 1 点)开始,依次类推到亥时。地支固定与时辰对应,天干则由当天的天干通过特定歌诀进行推算。
生辰八字文化意义:
生辰八字在中国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,古代中国道家、星相家据此推算人的命运的好坏3。在传统婚俗中,也有合婚的习俗,即男女双方互换庚帖,上有生辰八字,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生辰八字命相阴阳,以定成婚与否,吉凶如何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