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八字 / 老黄历

总角在古代指多少岁的孩子?

2024-04-22 11:13:50  作者:中国民俗文化

总角在古代指多少岁呢?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,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,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,称呼也是一面镜子,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折射,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、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。你知道幼年在古代叫什么吗?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!

一、幼年在古代叫什么

1、赤子:指刚出生的婴儿。颜师古注:“赤子,言其新生未有眉髪,其色赤。”

2、襁褓:代指未满周岁的婴儿

3、汤饼之会: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

4、孩提:幼儿时期,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也。”

5、总角: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。指童年时期、幼年。

6、黄口:本指雏鸟的嘴,借指儿童,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,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,唐代以刚出生的婴儿为黄。后来,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“黄口”。

7、幼学: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郑玄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所以称十岁为“幼学之年”,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。

二、总角在古代指多少岁

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

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,借指童年时期。总角的出处:先秦佚名《诗·齐风·甫田》:“婉兮娈兮。总角丱兮。未几见兮,突而弁兮!”意思是:漂亮孩子逗人怜,扎着小小羊角辫。才只几天没见面,忽戴冠帽已成年。

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,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。总角一词最早出自《诗经》之中的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”。古代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称呼,就像我们今天习惯用90后、00后类似的称谓来概括某个年龄段的群体一样,古代的总角、弱冠、及笄等也是用来指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用语。


相关文章
2024-12-02
相关专题
最新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