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有哪些?古人对于不同年龄的孩童,会用不同的年龄称谓。说到年龄,古人常常不说具体的年龄,而是用各种别称来指代。下面一起来看看,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大全吧!
一、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有哪些
古人对孩子的称呼多种多样,有赤子、襁褓、孩提、始龀、垂髫、总角、黄口、幼学、豆蔻、及笄。
二、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大全
赤子: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“含于德厚,比于赤子”。婴儿刚生下来,是赤色的,所以刚出生的孩子被称为赤子。
襁褓:泛指1岁以下幼童。古时人们用小被子包裹着婴儿行动,后来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。
孩提:指2—3岁的儿童。幼儿笑时发出咳咳的笑声后,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“提”或“抱”起来。
始龀:男孩8岁,女孩7岁。男孩8岁、女孩7岁开始换牙,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。
垂髫:儿童在七、八岁。这个年纪的儿童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,即垂髫。
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
黄口:十岁以下的儿童。这里是用小鸟来比作儿童,小鸟们的口都是黄颜色的,黄口之鸟,就是小鸟。女孩十岁叫什么之年华,十岁的雅称叫什么?
幼学:指十岁的孩童。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学。”
豆蔻: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。豆蔻是一种植物,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,是少女的象征。
及笄: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,这时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。
以上就是关于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有哪些、古人对于孩子的称呼大全的相关内容。根据年龄的不同,对孩子年龄的称谓各不相同。
更多相关文章推荐: